第183章 对又如何,错又如何?(2 / 3)

但在陈皓举兵来到荆州之后,这个话题就再次被扩大了。

并且因为陈皓在长沙下令斩杀了魏氏一族之后再次被推上了巅峰。

魏氏虽然在长沙,而并非襄阳士族,但兔死狐悲,此时山庄当中多为士族子弟。

对于陈皓善杀士族这一点,早就已经引得天下士族不满了。

琅琊的王氏因为司徒王允之事被诛杀。

南阳袁氏,清河崔氏,河东卫氏,河内司马氏,还有同样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等等等等。

如今又多了一个江东魏氏。

陈皓血腥的屠刀上面沾满了士族的鲜血。

这样荆州士族人人惶恐不说,也都十分痛恨陈皓。

因此辩论陈皓是非忠奸则分成了两大派。

其中之一,全部都是由士族组成的,毫无疑问都认为陈皓是国之巨贼。

而另一派,则是因为本身即是寒门,所以并不这么以为。

而这其中有两个代表人物。

士族一方的代表人物便是一名手持羽扇,身着白袍的年轻士子。

此人复姓诸葛,其名为亮号卧龙。

而一人便是因为少时在家犯下过错,游历至襄阳的青年,姓徐,名庶,字单福。

当然有赞成,有反对就还有中立。

在两派人中间,还有一个长相十分不出众,身材有些矮小面色发黑头发稀疏的少年。

少年听着两方激烈的辩论,不以为然自顾自的在看着地上的蚂蚁。

青年姓庞,名统,号凤雏。

虽然才学出众,但是因为长相原因,则很少有人愿意和庞统玩。

大多是喜欢诸葛亮那种翩翩书生。

所以庞统的身影略显孤单。

寒风渐凉,可此时水镜山庄当中的辩论却是越来越激烈。

以诸葛亮等人为首的士族子弟抨击陈皓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乱臣之心昭然若揭。

而以徐庶为首的寒门子弟则是认为陈皓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使得大汉王朝四百年选拔官员的制度被动摇。

使得寒门士子有了上升之路。

“孔明,你说陈皓名为汉臣,实为汉贼,那好,那我问你,当初董卓祸乱京师,无数朝臣敢怒不敢言,十八路诸侯汇聚酸枣却迟迟不出兵,还不是燕王举义军突破大谷关,拯救百姓于水火!”

一身青袍腰间悬挂着一柄宝剑身高八尺的徐庶腰杆挺的笔直正在奋力的帮助陈皓争辩。

而在徐庶的对面,便是那手持羽扇,身着白袍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身材不比徐庶,但眼中当中的那股傲然仿佛并没有将徐庶放在眼中。

轻摇羽扇的诸葛亮脸上表情平淡,但言辞却十分的锋利。

“陈贼是领兵对抗董卓不假,但他真的是为了大汉?而非他自己?”

诸葛亮环视四周。

院落当中上百名的世子都将目光集中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而站在诸葛亮对面的徐庶在听到诸葛亮这话之后不禁皱眉。

“陈贼领兵进入洛阳,名为剿贼,实则还不是为了三辅之地的财富和人口?”诸葛亮站在长中央大声说道:“当初陈贼麾下只有幽州和半个冀州,治下人口稀少,兵少将寡,财力薄弱。”

“若非陈贼借助三辅之地的钱粮还有人口快速发展,又如何能在官渡一战战胜袁氏还有十几路诸侯?”诸葛亮在原地转了一圈之后,最终看向了徐庶。

“燕王是有一定原因为了三辅之地的财富,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觉得燕王的做法有何错误。”

徐庶据理力争的说到:“若非燕王,那三辅之地早被董贼洗劫一空,百姓从洛阳迁徙至长安,不知道路上要死伤多少。”

“而燕王在战胜袁氏匡扶汉室之后,又将百姓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