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副业插画事业也步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暖玉”带来的关注度逐渐沉淀下来,转化为更稳定的合作关系。她开始有选择地接稿,不再仅仅局限于商业插画,也开始接触一些独立出版物的封面和内页绘制,甚至有一家小型的艺术画廊联系她,询问是否有意向举办个人小展。
她把画廊的邀请告诉高槿之时,他正对着一件刚出窑、釉色呈现出理想中“天青”色调的小型花器样品露出满意的笑容。闻言,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宝贝,走到她面前,眼神亮得惊人。
“这是好事!很大的好事!”他握住她的肩膀,语气是发自内心的激动,“你的画值得被更多人看到,以一个更纯粹、更独立的形式。”
“我……有点犹豫,”许兮若坦言,“总觉得自己的作品还不够成熟,撑不起一个展览。”
“不要低估自己,兮若。”高槿之认真地看着她,“你的画里有故事,有温度,有能让人共情的力量。这和技法是否登峰造极无关,这是天赋,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暖玉’,打动人的不是最顶尖的工艺,而是它传递的情感。” 他顿了顿,笑道:“如果你需要,工作室可以赞助部分布展费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许兮若连忙摇头:“不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需要一点勇气……”
“勇气你有的是。”高槿之鼓励道,“就像你当初毫不犹豫答应为‘暖玉’作画,就像你那天在山顶,毫不犹豫地对我说‘好’。”
他的话总能给她力量。许兮若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心中的犹豫渐渐被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取代。她点了点头:“好,我回复他们,可以考虑。”
高槿之笑了,俯身在她额头落下一个轻吻:“这才是我认识的许兮若。”
两人的生活节奏依旧快速,但相处的时间却奇异地增多了。高槿之不再总是泡在工作室到深夜,他会算好时间,去“一米阳光”接结束工作的许兮若,然后一起找地方吃晚饭,或者干脆回她的公寓,她画画,他看资料,互不打扰,却又气息交融。
凯桥对此表示十分欣慰,常常在两人同时出现在书屋时,故意摇头晃脑地感叹:“唉,我这小小的店铺,如今不仅是文化交流中心,还兼职当了恋爱圣地。看来得考虑收点‘场地费’了。”
许兮若通常会红着脸瞪他,高槿之则淡定地回一句:“从你的‘暖玉’咖啡超额利润里扣。”
玩笑归玩笑,凯桥是真心为他们高兴。他见证了高槿之从最初创业时的紧绷到如今的沉稳从容,也看到了许兮若身上愈发自信舒展的光芒。他经营的“一米阳光”,因着“暖玉”系列和这对“代言人”般的朋友,生意确实更上一层楼,甚至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就为了体验那种被媒体报道过的、“充满温度感和故事性”的空间氛围。
这天周末下午,高槿之难得没有工作安排,和许兮若一起待在“一米阳光”。许兮若在靠窗的座位上修改画廊展览的初步策划案,高槿之则拿着一本建筑杂志,安静地坐在她对面翻阅。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温暖恬静的轮廓。
凯桥端着一壶新泡的花茶走过来,给他们各自斟上一杯,看了眼许兮若摊在桌上的画稿和文案,啧啧两声:“咱们许老师这就要开宗立派了呀,到时候可别忘了给咱们书屋留几张签名画,等您身价倍增的时候,我好拿出来升值。”
许兮若哭笑不得:“凯桥,你再取笑我,下次就不帮你画新品宣传海报了。”
“别别别,”凯桥立刻告饶,“您可是我这里的镇店之宝之一。” 他转向高槿之,挤挤眼:“老高,你看紧点,咱们许老师现在可是潜力股,小心被人挖墙脚。”
高槿之从杂志里抬起头,唇角微扬,目光掠过许兮若,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