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溪流汇涌处(1 / 4)

高槿之离开的这一周,时间仿佛被拉长,又仿佛被压缩。许兮若的生活看似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书屋的工作、烘焙的尝试、与朋友的偶尔小聚。然而,一种无形的牵挂,像空气中弥漫的微弱电流,时刻提醒着她,生活里暂时缺席了一个刚刚重新变得重要起来的部分。

那套铜质玛德琳模具,在她手中又使用了两次。一次尝试了抹茶口味,一次回归了最经典的原味黄油。每一次,当烤箱散发出温暖甜香时,她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想要拍下成品,指尖在那个熟悉的头像上悬停片刻,才恍然想起他不在这个城市。最终,照片还是会发过去,只是附上的文字从期待性的“尝尝看?”变成了汇报性的“新作品”。高槿之的回复通常不会立刻到来,有时在深夜,有时在次日清晨,内容依旧简洁:“抹茶色很正。”或者:“看起来更圆润了。” 但每一次手机提示音响起,都能让她心头那盏微弱的灯,亮上几分。

他们之间的线上交流,并未因距离而中断,反而因为时空的错位,呈现出另一种密度。游戏自然是暂停了,但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图片和文字分享。有时是许兮若拍下书屋窗外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雨丝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有时是高槿之在博览会现场发来某件设计奇特商品的照片,附言“你会喜欢这个造型”。他们聊展览的后续感悟,聊各自阅读的书,甚至聊起广州与本地截然不同的饮食风味。对话常常是异步的,你一言我一语,跨越了白昼与黑夜,却奇妙地编织成一张细密的网,连接着两座不同的城市。

通过这些零星的片段,许兮若也在脑海中一点点拼凑出高槿之此行的轮廓。他与父亲同行,似乎不仅仅是简单的陪伴,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接与学习。他会在深夜发来信息,提及某个供应链管理的难点,或是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尝试,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专注与些许疲惫。许兮若则会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一些感性的看法,或是单纯地发一个“加油”的表情。这种参与感,让她觉得彼此的世界,除了风花雪月与共同回忆,也开始有了更现实、更坚实的交集。

周三晚上,她独自在家,重新翻阅那本深蓝色画册,以及后来他给的那些散页。指尖抚过那些线条,从青涩到沉稳,从过去到现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涌上心头。高槿之用他的方式,沉默而持久地,在她看不见的时光里,构建了一个关于她的视觉档案。这不仅仅是怀念,更像是一种确认,确认那个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记,从未因时间和距离而模糊,反而在沉淀中愈发清晰、深刻。

她拿起画笔,铺开一张水彩纸,却久久未能落笔。最终,她只是用轻柔的笔触,蘸着清水和极淡的靛蓝色,在纸面上晕染开一片朦胧的、如同雨夜天空的背景。然后在角落,用铅笔极轻地勾勒了一个模糊的、正在作画的侧影。那不是精确的肖像,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关于记忆,关于注视,关于被如此珍视地记录所带来的震撼与温柔。

周五下午,许兮若收到一个同城快递。拆开来看,是一盒包装精美的、来自广州老字号的鸡仔饼和杏仁饼。附带的卡片上,只有龙飞凤舞的三个字:“手信。高。” 简单直接,却让许兮若捧着那盒点心,在厨房里站了许久。她拆开一块鸡仔饼,咸甜交织的独特风味在口中化开,带着南国阳光的气息。她拍下点心的照片,发过去:“很好吃,谢谢。期待你的…见闻。” 她斟酌了一下,将“归来”换成了“见闻”。

周六,是她和安安约好的咖啡日。

“气色不错嘛,”安安搅动着面前的拿铁,上下打量着许兮若,眼神犀利,“看来,‘溪流’汇入的效果很显着?”

许兮若嗔怪地看她一眼,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她将这一周多以来发生的事情,包括艺术中心的邀约、那些新的画作、以及高槿之出差后两人断续却未停歇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