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丁洪涛赚钱养老,于伟正再来东投(2 / 7)

:“罗总,我给你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你看见我那件白衬衣没有?”

罗明义顺着他的手指看去,那是一件质地看起来还不错的普通白衬衣,没什么稀奇,便说道:“看见了,这白衬衣有什么稀奇的?干部标配嘛。”

丁洪涛抬手虚点了几下那件白衬衣,说道:“这件衬衣,值一百二十块钱。”他看着罗明义,“我一个月工资,各种补贴加起来,到手也就两百块钱出头。让我拿一百二十块钱,超过半个月的工资,去买件衬衣,我买得起吗?我脑子有病吗?可开会、接待,没件像样的行头不行。就这档次!”他语气带着点自嘲,“在普通群众看来,这也许非常高档了。但是,你去看市里开大会的时候,这种衬衣能不能上台面?能上台面,但绝对算不上好,更不是最贵的。我就说,从一件衣服就能看出来,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仅仅依靠工资,不搞点其他的,连一件稍微像样点、符合身份的衣服都买不起,这是什么问题?这说明正常收入和我们实际需要维持的体面之间,有差距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我有个远房侄子,没啥文化,早年去了深圳打工,现在听说在那边一个电子厂当了个小班长,一个月竟然能挣差不多2000块钱。罗总啊,您是东投集团的副总经理,正经的副县级领导,您一个月工资能挣多少?”

罗明义笑了笑,他对自己的收入门清,但故意说得含糊:“哎呀,具体数字我真没细算,大概五百多块钱吧。不过我们东投集团是咱们整个东原市效益最好的国企,待遇相对好点。”

“你看看!”丁洪涛像是找到了更有力的论据,“你这算是高工资了,也就是人家打工仔三个月的收入。这差距有多大?”

罗明义当过财政局局长,自然会算账,也保持着应有的理性。他说道:“呀,丁书记啊,账不能这样算呀。你是拿深圳那边发展最好、收入最高的打工妹来比我们内地普通干部的工资吗?这不客观。我也知道,有些去南方打工的,正常情况下一个月挣几百块钱是普遍现象,能上千的算是技术工或者管理岗了,能稳定到2000的更是少数。你瞧,以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肯定会越来越大。这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我们自己嘛,我们东原自己也在发展,只是速度可能慢一些。比较,要拿他们那边一般的,和我们这边一般的比,这样差距虽然也有,但不至于像你说的那么夸张。”

他斟酌了一下词句,把话题引向更核心的提醒:“我的意思很简单,丁书记,意思非常直接。到了我们这个级别,这个位置,说实话,已经到了吃喝不愁的阶段,不敢说大富大贵,但已经提前步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小康’生活。我认为,没有必要把最后一个钢镚、最后一点好处,都千方百计地挣到自己兜里。那样的话,目标太大,风险太高。到最后被一锅端啊,老婆孩子都是人家的了。”

丁洪涛只是笑了笑。

“我告诉你,任何领导干部,如果做得太过,就像猪圈里那头长得最肥最壮的猪,太过显眼,到最后绝对会成为别人先开刀的对象。只有平平安安、细水长流,或者……搞点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小生意’、‘小买卖’,”他使了个眼色,“对,谁也不会太在意。甚至搞点有特殊门槛的、别人不易插手的行业或生意,挣到的钱,就足够保证生活质量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要安全。”

丁洪涛听了,叹了口气:“哎呀,罗总,你说得在理。可能是我以前太老实、胆子太小,顾虑太多,不然的话,趁前几年机会好的时候,稍微放开点手脚,现在估计早就可以收手,安心享受了。”他语气里带着一丝后悔和急切,“现在我的想法其实不复杂,就是想着在退休前,在我人生的最后一站啊,能多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