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可以去探探口风了(1 / 2)

关宜年比萧玉宸大了几个月,同龄人又都是读人,比较有共同语言。聊了一会儿,萧玉宸觉得关宜年虽然并没有名师教导,但是对知识的见解很通透,而且因为是从底层出来的,对民生了解得更透彻。

而关宜年觉得,萧玉宸这种从就在最好院读的人,跟他就是不一样。他学的东西更系统,见解也更深刻,且毕竟出身侯府,对朝政了解得更多。

总之两人相互欣赏,聊得很开心。

关宜年因为刚来,很多东西都要收拾,两人聊了一会儿,他就回了侯府给他准备的院子。关有根夫妻见到他,再次耳提面命,侯府对他们家有大恩,以后要好好报答之类的话。

这些话关宜年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但他还是认真地点头。侯府确实对他们家有大恩,可以没有侯府,就没有他们家的现在。

关有根夫妻没有在侯府呆太长时间,就回去了,自此,关宜年留在侯府跟萧玉宸一起读。

又过了几天,唐国公要带着萧玉宸去拜见方大儒,也带上了关宜年。唐仪在他们走后,心里还有些紧张,怕方大儒不上萧玉宸的文章。

而萧玉宸他们这里却是很顺利。

方大儒对萧玉宸是有些了解的,有些迂腐,也不太懂变通。但这一次了他的文章,又考教了他些知识,发现这位永宁侯府的世子跟以往大不同了,对问题的见解开阔了很多,甚至还有些独到。

他向坐在一边的唐国公问:“永宁侯府又给世子请了名师不成?”

唐国公见他对外孙很满意的样子,脸上带了自豪,嘴角的笑也有些得意,“没有请名师,想来是这孩子长大了,开窍了。”

方大儒点头,然后又着萧玉宸道:“你自在上林院读,基础牢固,现在缺的是眼界和见解。读万卷不如行千里路,我建议你能出去游历一番。香世家的子弟,都有出门游历的传统,原因是游历更能开阔眼界。”

萧玉宸若有所思地点头,唐国公也在皱眉思考。

这时方大儒又道:“距离下次科举还有两年时间,若是你明年出去游历,回来后再巩固下知识,科考应该有望。”

萧玉宸听后,起身朝方大儒行礼,感谢他的教导。方大儒朝他摆了下手,又了关宜年的文章,考教了他的学问,对他也还算满意,最后也是建议他出门游历。

在方大儒这里待了一个上午,三人才离开。唐国公有事情要回国公府,临别的时候跟萧玉宸:“方大儒的建议我觉得很好,过了年你就出孝了,也可以出门远行了。回家跟你母亲好好商量商量。”

萧玉宸点头,扶着唐国公上了马车,又着马车离去才和关宜年上了侯府的马车。两人今日从方大儒这里,都受益匪浅,且对游历的事情都蠢蠢欲动,一路上都在讨论此事。

到了侯府,关宜年回了自己的院子,萧玉宸去世安苑见唐仪,跟她了方大儒建议他游历的事情。

唐仪听后没有犹豫地:“出门游历很好,过了年你就出发,若是可以的话,与关宜年同行最好。”

两个人,有个伴让人放心一些。

“儿子回去跟他商量商量此事。”萧玉宸道。

唐仪嗯了一声,端起茶杯喝茶,然后好似不经意地问:“你们今日去方大儒那里,可有见到与你年龄相仿的,他的学生?”

萧玉宸愣了一瞬,然后答:“没有,也没有听方大儒有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学生啊。”

“哦,我就是问问。”唐仪放下手中的茶杯,马上转移话题起了其他事情,萧玉宸对她之前的问话没有多在意。

唐仪则是猜测,里的男主,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来上京。

.......

转眼又过了几日,梁健安要在午门外被当众斩首,唐仪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都没有去。下午,赵管家来报,二皇子亲